“互联网+医疗”:亟待释放医生资源
近几年,互联网+健康医疗越来越热。互联网医疗企业不断诞生,互联网医院在各地纷纷成立。互联网医疗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。未来我们生了病,戴上传感器手环,在家通过屏幕即可和医生交流,这个30年前课本里描绘的场景目前正在成为现实,不久的将来我们还可能超越这个阶段。
互联网+医 没有围墙的医院
不管一个医生掌握多少技术,根本没有办法一个人做所有的事,互联网把医师们、医疗团队,专科和全科之间建立成一个团队。
一般来讲,目前我们的医疗服务停留在医院内,比如门诊期间是医患关系,离开诊室,医生和患者之间关系就停止了。患者住在医院里,一个是医生,一个是患者,一旦患者出院,关系即停止。但是疾病不会因为关系的结束而结束。互联网医疗是24小时全方位、全人、全程的医疗。
有没有可能建立有效、全面、有价值、有效率、安全、没有围墙的医院呢?何超认为,互联网帮助我们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医院。现在的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,在保护患者隐私,保护医疗安全等,技术上都可以实现。
近几年来,互联网+医疗的优势在基层最先显现。基层患者拥抱互联网比大城市的患者更积极、主动。医疗是刚需,病人希望看好病,希望找到更好的专家资源。跨越时空、地域的便捷性,帮助基层患者找到了恰当的医生。同时,互联网+让基层医生提升了技术水平。何超认为,在美国,互联网+医疗首先是从家庭医学、家庭医生开始,后来带来了国家医疗模式的巨大改变。未来,在我国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进程中,互联网+医也将起到重要作用。
互联网+药 实现个体化医疗
互联网对传统行业有深刻的影响,到目前为止,互联网对医药行业的嵌入最低。互联网快,而医疗版块慢,互联网对药品行业的影响是“急性子遇到慢郎中”。因为药品是特殊的商品,生病吃药不可能随便买药品,更不能轻易在网上买药品。
目前医药企业都在积极拥抱互联网,很多医药企业都成立了自己的产品销售平台,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销售自产的一些健康类产品。很多传统的医药流通企业布局B2B和B2C,并成立药品种植生产追溯系统,让公众买得放心。同时,配送药品非常及时,患者在网上下单后,距离患者最近的药店实时配送。
药房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,有一些公司专门做医药市场的服务, 海量的、看似没有意义的数据,借用大数据服务,结合P2P平台、社会药房,为整个药厂提供全平台,非医院的患者服务。
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目前一些药品流通商通过微信或APP平台,让患者迅速获得相应知识,选择更对症的药品并提供之后的系列服务。如何让患者知道自己得了肿瘤,快速的选择这个更贵,更对症下药?他们通过建立微信平台,让患者更快的做基因检测,凡是确诊阳性,都适合服用这个药。从患者用药选择,到之后疾病的管理,未来的康复治疗,赠药服务,都是药品流通企业做。对于药厂而言,药品流通企业不再是简单的配送商。
遭遇医生“多点执业”难题
无论是医生,还是医院管理者,对互联网+医疗都有从抵触到接触的过程。然而,互联网+医疗是新事物,“理想丰满现实骨感”,梦想照进现实尚需解决很多难题。
据记者了解,实现互联网+医疗,允许医生多点执业是重要前提。我国支持医生多点执业。《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》2015年印发,其中提出推进医师合理流动、规范医师多点执业、确保医疗质量安全。
“多点执业”可以提升医生待遇,为医生带来额外收入。但是这个医疗政策发布之后,一些地方对医生多点执业尚有疑虑。一位医师告诉记者,“现行政策允许医生多点执业,但事实上,医生申请多点执业,要取得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的同意,或者要备案”。
医生多点执业的阻力是医院管理者吗?凭心而论,医院院长很难下决心。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认为,公立医院医生非常忙碌,有时周末还有应急保障工作,如果周末到其他地点工作,医生的工资资金等要相应配套、同时也要保证完成医疗应急工作。
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积极鼓励多点执业,他表示,医院和医生是契约关系,在不失控的前提下,医生应该享有一定的自由度。医生首先应完成规定的医疗服务,然后再出去多点执业。医生通过多点执业满足社会的不同层次医疗需求,放大医生的价值,同时也可以帮助其他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。
董家鸿说:“医生多点执业可带来更加丰厚的收入,我希望允许医生多点执业,特别是允许医生采用高端的医疗服务来获取更多的收入。作为医院院长,我也希望相关部门在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的制度上打破“玻璃门。”
乌镇互联网医院院长张群华表示,从医院的层面,院长更担心诊疗安全。他支持医生多点执业,但是还要适当的把控。
目前是医生创新创业的好时机,医生多点执业政策试点、互联网+医疗风生水起,都为医生创新提供了土壤。很多医院院长都认为,应该积极提倡、推广医生多点执业,释放医生资源。